农历二月初二,是民间俗说的龙抬头,也有的地方叫农事节、春耕节,或者青龙节、春龙节,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。老百姓为什么把这天叫做龙抬头?应该与天象及时令有关,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与惧怕,也是农耕文化的雏形。
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
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每年的仲春卯月(斗指正东)之处,“龙星角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龙抬头由此而来,意为龙结束了冬眠的潜伏状态,醒过来了,要出现在地表面上,露出头角,也指经过冬眠,百虫复醒。从时令讲,农历二月初二,处在雨水、惊蛰、春分三个节气之中,属于仲春。农历一年分十二个月,春夏秋冬各三个月,每三个月为一季,春季正月为孟春,二月是仲春,三月为季春。冬去春来,大地复苏,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,万物盎然,忙碌的春耕开始了。于是,人们把这一天看作新年起始的好日子,祈求人间大地万象更新、纳祥运转、一年顺顺当当。
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
1、驱虫:二月二,照房梁,蝎子蜈蚣无处藏
春天来了,蛰伏一冬的害虫开始活动,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。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,口中念念有词“二月二,照房梁,蝎子蜈蚣无处藏”,用棍棒、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、墙壁、门户、床炕等象征手段,驱除蛇蝎、蚰蜒、老鼠等害虫。
2、理发:二月二,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
民间认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,在这一天“剃龙头”,会使人鸿运当头、福星高照。因此,民谚也有“二月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”的说法。孩子理发,叫“剃喜头”,保佑孩子健康成长,长大后出人头地;大人理发,叫“剃龙头”,辞旧迎新,希望带来好运。
回娘家:二月二,接宝贝儿,接不来,掉眼泪儿
正月新娘不回门,媳妇不走娘家,所以到了二月二,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。我国民间有“二月二,接宝贝儿,接不来,掉眼泪儿”的民谣,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。
3、食俗:二月二,吃龙食
提到“二月二”,人们在饮食上通常讲究与“龙”挂钩。北方地区这一天,面条称为“龙须”,饺子称为“龙耳”、馄饨称为“龙牙”,汤圆则称为“龙眼”。清末的《燕京岁时记》也提到了龙抬头:“二月二……今人呼为龙抬头。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,食面者谓之龙须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