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庚就是指夏至之后的三个庚日,这三个庚日之间的时间段就是三伏的时间,代表着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而三庚的具体天数是不固定的,有的时候为30天,有的时候为40天,要看具体的年份。
三庚是什么意思
三庚,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“夏至三庚便入伏”。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,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。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伏,是天气太热,宜伏不宜动之意。从夏至开始,小暑和大暑之间的日子,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,人们常用“热在三伏”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。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三庚一共多少天
庚日的“庚”字是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出现时,为初伏第一天,第4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。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,所以,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确切地说,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数10天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为止,这10天就是初伏,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往后数10天到第五个庚日前一天为止,这10天为中伏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之间的这10天为末 伏。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,中伏天数不固定,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,中伏为10天,有5个庚日时,中伏为20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