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,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,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,梦,经常被称为“周公之梦”,或“梦见周公”。表明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,孔子以“吾不复梦见周公矣“之言,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。
“周公”的起源来历
“梦周公”这个典故出自于《论语.述而》。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政治家,他辅助成王摄政,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勋,后世尊他为先贤。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为政,他从小就学习西周流传下来的六艺知识,掌握了西周的黄章制度,他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,认为西周社会是尽善尽美的社会,而周公也成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,以致于常常梦到周公。
后来孔子从政于鲁国,他决心恢复西周的制度,旅行仁政,建立西周式的国家。可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政权贵的竭力反对,最后,他被迫离开鲁国,周游列国,宣传、推行自己的主张,结果处处碰壁,只好又回到鲁国,此时他已年迈体衰,叹息道:”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!“意思是说,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!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!
后来,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,宋代苏轼的《周公庙》就用了这个典故:“吾今那复梦周公,尚春秋来过故宫。”
周公的许多事迹,都能作为后人的榜样,所以孔子对他是推崇备至。孔子认为周公是儒家精神的典范,周初的仁政也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,因此孔子终身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。
而孔子对周公的尊崇与敬重,让他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”,经常梦到周公。后来人们就以“梦周公”来表示对先贤的缅怀之意,又可称为“梦周”如晋朝刘琨《重赠卢谌》诗:“中夜抚枕叹,想与数子游。吾衰久矣夫,何其不梦周?”而现在大多用于形容作梦、睡觉等。